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大导演从跟影后离婚开始 > 第96章 李茂森!我要杀了你!!

第96章 李茂森!我要杀了你!!

第96章 李茂森!我要杀了你!!

说干就干,张导来到隔壁街上的大华电影院买票观看《秋菊打官司》。

在看电影之前,他反复做好心理建设,告诉自己不要动气,也不要嫉妒,要平常心看待问题。

可电影一开场,看到那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来来往往的人群,以及音响里传来的西北小调,

张导禁不住握紧拳头,心里没来由冒出一些嫉妒的情绪。

这样好的电影场面应该由自己拍出来,而不是李茂森那个靠偷学成为导演的混蛋。

可现在李茂森提前拍出来,以后自己要是想拍就会变成模仿他,

张导气的咬紧牙齿。

随后他又看到巩丽打扮成农村妇女的模样出现在银幕上,绿头巾、红棉袄,正是他最喜欢的色彩设计,全被李茂森那个贼娃子给学去了。

“无耻!太无耻了。”

张导气得紧紧抓住座椅扶手。

等看到秋菊家门口挂满红辣椒,村长门口挂满黄色玉米。

张导气得差点笑出来,这又是他在《红高粱》里用过的,而且比他在电影里运用得更熟练。

他从前只听说过熟能生巧,没想到偷多也能生巧。

这个混蛋,真想杀了他。

张导揉揉额头,气得脑瓜子疼。

他不想气出病来叫李茂森得意,便不停做深呼吸,来保持情绪稳定。

看了十多分钟,随着剧情展开,他也渐渐看进去了,心思更多放在剧情上。

看到秋菊从乡里告到县里、市里,看到秋菊找人写状子,在市里找局长要说法,在街头差点搞丢妹子,最后村长被抓,秋菊满脸茫然无措。

张导忍不住叹一口气。

这部电影不论从镜头设计,到叙事结构,色彩光线、配乐插曲,还是几个主演的表演,几乎没有明显的短板。

很多地方做得比他的电影更成熟。

叫他来拍也不一定能做得这么出色。

这也说明李茂森进步很大,而且越来越厉害。

想到这些,他心里更难受。

前年在《红高梁》剧组,他是高高在上的大导演,李茂森只是一个混迹在剧组里的小三。

当时要不是巩丽,他连多看一眼李茂森的兴趣也没有。

可仅仅过去两年,李茂森就成了着名导演,拍电影的能力不比他差多少。

照这样下去,再过两年,自己会不会被他远远甩开?

张导心里没来由生出一种急迫感。

“胖子,电影怎么样?”

“挺好的,巩丽学妹演得好,李导拍的也很好,他要是能让我演他的电影就更好了。”

张导在离开时,听到前面的胖子叫巩丽学妹,他好奇地看了一眼,那胖子象是中戏出来的演员傅,演过《骆驼祥子》。

旁边跟他说话的人声音很有磁性,听着也耳熟,象是个配音演员。

“最近听北电那群人说,李导拍电影的本事是跟张导学的,李导也算北电半个学生,他们特别骄傲。”

“听他们瞎吹,张导拍的电影虽然也不错,但比起李导还是有些差距,就《秋菊打官司》这种水平的电影,张导肯定拍不出来,北电也培养不出来李导这种大导演。”

“哈哈,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前面的人勾搭着宽厚的肩膀离开座位。

张导眼角抽了抽,把鸭舌帽往下一拉,防止被熟人认出来。

可刚走出电影院门口,一个自称是《燕京日报》记者把他当作普通观众拦下,想采访他对电影的看法,张导压着帽子,说了句还行,大步离开现场上次在电影院门口没忍住说了几句怪话,事后每次想起来都很后悔,感觉自己表现得不够大气,这一次绝对不能再被记者利用。

记者望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人象是李茂森导演传闻中的师父张大导演,他想起曾经见过的张导的照片,与那人长得一模一样,特别是那张脸,没有人能冒充,绝对是张导。

记者激动地拿出笔记本,郑重其事地记下张导对电影的评价一一还行!

“都看报纸了吗?《秋菊打官司》观影人次创纪录,现在那些媒体都在吹捧李茂森,好象要把那混蛋捧成国内导演第一人。”

酒吧里,姜导指了指报纸上的新闻报道。

“这是上面定下的调子,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冯导耸耸肩膀。

随着《秋菊打官司》上映规模扩大,更多的媒体参与报道《秋菊打官司》。

由于李茂森接连拍出两部很正面也很有意义的电影,表现突出。

上面想把李茂森打造成文艺界典型,就不遗馀力地夸赞李茂森,称他是年轻导演里的第一人,

还为他颁发许多奖章和荣誉证书,连工资每月也多了二十多块。

上面的目的是在为导演界树立标杆,要他们学习效仿。

虽然有骨气的导演们对此不屑一顾,但大多数导演都开始效仿李茂森,拍摄紧跟政策的电影。

“哎!”

姜导端起酒杯灌了一口,他们确实没有办法对付李茂森,但又不甘心就这样看着李茂森嚣张得意。

从前他当众嘲笑李茂森是小丑、莽夫,还带人揍他,

现在李茂森变成大导演,天才导演,文化名流。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反嘲讽,骂他有眼无珠,狗眼看人低。

每次想到这个他都非常不痛快。

“老姜,上次你不是说汪厂长准备退休吗,什么时候退?等汪厂长退休了,李茂森的好日子恐怕也到头了。”

王作家问道。

‘我听英哒说汪厂长原本计划在去年底退休,不知道为什么拖到现在也没走人,不过他年纪到底太大,精力不足,今年底不退明年初一定会退,英哒说上面已经安排好接任人选。

“英哒说的?”

王作家信了几分,英哒父亲在文化部门担任要职,他说话可信度极高,“那你还担心什么?等汪厂长退了,李茂森有很大概率会倒楣,现在他被捧得越高,未来就会摔得越重。”

“忆,好象是这个道理。”

姜导摸着下巴想了下,忽然哈哈大笑,想到未来李茂森会摔得更重,他心里的郁闷也瞬间消散很多。

“唉,真不明白你们几个怎么想的。”

葛大爷放下报纸,慢悠悠地插话说,“大家一个圈里混,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当朋友不好吗,

干嘛要当敌人。我和李茂森导演也聊过,虽然不知道他是真的还是装的,真是一个很和气的人,说话时常常带笑,还特别谦虚低调,一点年轻人成功后的傲气也没有”

葛大爷话没说完,忽然注意到姜导脸色不好,他拍了下额头,“得!我在胡说八道什么,我一定是喝多了。”

“没事没事,说说也可以,我们也能多了解一些李茂森的事。”

王作家要葛攸继续说说李茂森,葛攸摆摆手说跟李茂森聊了不到十分钟,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

冯导接过话说,“老姜,要我说这样等着李茂森倒楣也不是办法,我们既然看不惯李茂森出风头,就该拿出真本事来战胜他。”

“你的意思是——拍电影?”

‘没错,你不是说过想当导演吗,那我们就想办法拍出一部好电影来,叫李茂森知道我们的厉害,不然只说不练,也显不出我们的本事。”

冯导抽着烟说道。

“我也想拍电影,但到哪里找投资?”

姜导摊摊手。

有王作家和众多编剧朋友在,他们不缺少好剧本,但拍电影最重要的是资金。

目前胶片是稀缺资源,每年从国外买回来一批,分配到各个电影厂也不剩下多少。

由于胶片等资源稀缺,各大电影厂在筹备电影项目时,慎之又慎,没资历的导演也没有上手的机会。

他们几个里老姜是演员,没有当导演的资格,冯导当美工和编辑,也做过副导演,也同样没资格做导演。

做不了导演也就没办法从厂里拉到投资。

“要不我们也学李茂森,先拍摄低成本电影?”

冯导说道。

“拍低成本电影需要有个好剧本,你们两个谁能写出来?”

姜导看向冯导和王作家。

王作家挠挠头皮,为难地说,“你们要我写个剧本可以,但要我在写剧本时控制成本,这怎么可以,我又不懂拍电影,哪知道怎么写花钱更少?”

姜导和冯导也满脸为难,他们擅长表演和美工,也懂得一些编剧的知识,但要他们写出一个质量极高且成本极低的剧本,这太难了。

想到这里,两人忽然又有点佩服李茂森。

那家伙一个练武的,竟然能写出《一个都不能少》这种水平的低成本剧本,还神奇地当上导演,也真是有些狗屎运。

“哥,你们看今天的报纸了吗?”

姜家老二拿着报纸走进来。

“又有什么大新闻?”

姜导抽着烟,伸手接过老二手里的报纸,

“也没什么大新闻,就是张导在看过《秋菊打官司》后,评价说这部电影还行,嘿嘿,我觉得张导肯定没说真话,他要是说真话,绝对会把李茂森臭骂一顿。”姜老二扯着嘴角笑道。

“这倒也是。”

姜导接过报纸看了看,忽然抬头说,“我们要不要找张导帮忙,他也特别看不惯李茂森,要是他肯帮忙设计剧本拉投资,我们没准能当上导演。”

“张导到现在还跟李茂森不对付?”

王作家问道。

“哈哈,太不对付了。”

姜导拍着大腿说,“李茂森不仅抢了张导喜欢的巩丽,还抢走他的色彩设计和许多拍摄技巧,

这不止是情敌,更是一生之敌,他能原谅李茂森才怪。”

“这么说来张导比我们更讨厌李茂森。”

冯导摸摸下巴,瘦脸上也露出一些喜色。

“嘿,老二,你考试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入学?”

葛攸问道。

姜老二本来也在嘿嘿直笑,听到个光头的话,脸色象是寒流来袭的温差,骤然拉得极低。

上个月他报名参加中戏复试,结果以十六分之差再次落榜,成了三届落榜生。

“老二,中戏招生要求高,你要不要试试北电?”

葛攸提议说。

姜老二挠挠脸,表情纠结,他本来也有这个想法,但每次说起北电,他总不由地想起李茂森的话,李茂森笑话他考不上中戏,只能考北电。

他不想被李茂森小看,坚持考中戏。

可连续落榜三次,以至于到现在他不知道是继续考中戏,还是听从大家建议考北电。

“老二,换个学校考吧,考不上中戏可以考北电上戏,别那么在一棵树上吊死。”

姜导放下报纸劝说道。

“没错,也许李茂知道中戏难考,就故意刺激你,说你只能考上北电,你跟他闹别扭偏要考中戏,就是中了他的圈套,白白浪费一年时间。”

王作家拍着大腿说。

姜老二愣了下,忽然一股强烈的愤怒涌上心头。

“李茂森!我要杀了你!!”

姜老二抄起啤酒瓶就要往外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