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民国北平旧事 > 第135章 青铜盘来历

第135章 青铜盘来历

北锣鼓巷十字街口。

朝阳东升。

和尚旧货铺门口,摆放各种物件。

家具、摆件、瓷器、盆栽杂乱陈列。

雨棚下,鸟笼悬挂竹竿上,鸟儿叽喳蹦跳。

八旗落魄户的石耳身着长袍、头戴瓜皮帽,坐在长沙发上凝视和尚。

单人沙发上,毛寸头头皮肤粗糙,眉头微蹙的和尚,跟其对视。

茶几上,双龙纹人面青铜盘静卧。

街面人来人往,黄包车穿梭,小贩叫卖,行人谈笑,热闹非凡。

卖报的幼童举着报纸沿街吆喝。

“国府于昨日正式在金陵,举行日军受降仪式。”

“华北地区,有望在十月份举行日军受降仪式。”

和尚坐在单人沙发上,看着侧面之人。

“您考虑的如何?”

石耳看着茶几上的青铜器,皱眉回应。

“三七分?”

“我七你三?”

和尚闻言此话,笑出了声。

“兄弟,您要是想逗闷子,我陪您聊会。”

“做生意重要的是渠道。”

“有渠道,一坨屎都可以卖到乡下当肥料。”

“没渠道,再好的物件,也只能焖在手里。”

石耳皱眉不再言语,思考其中的利益关系。

过了好一会,他抬头看向和尚。

“和老板,咱们换个安静的地。”

和尚面带微笑起身,示意对方跟上。

石耳提上包裹,跟在和尚身后,走进院子。

几步路的功夫,和尚把人带到中堂。

两人坐在八仙桌边,开始正式谈买卖。

石耳把手中之物,放到八仙桌,侧头看向和尚。

“和老板,您是怎么看出青铜器是新做的物件?”

和尚回个高深莫测的笑容。

“本人师从琉璃厂王宇凡老爷子。”

“我是他老人家首席大弟子,您说我怎么瞧出来的?”

石耳听到王宇凡这个名字,突然一愣。

“怪不得,名师出高徒。”

“王老爷子,在琉璃厂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石耳说完两句话,抱拳对着和尚拱手。

“受教了。”

和尚抬起胳膊,压了压手。

“咱们还是谈买卖的事。”

石耳闻言此话,默默点头回应。

“不瞒您说,像这类东西,兄弟手里多着是。”

和尚闻言此话,眼神一亮。

他静等对方把后面之事说完。

石耳看着八仙桌上的物件,接着说道。

“好东西向来都是传承有序,兄弟以前拿着一两件古董,出去蒙市,还能有所收获。”

“可时间一长,我这个八旗落魄户也露了馅。”

“像这种青铜器,都能做到以假乱真。”

“可惜兄弟的名声坏了,只要别人知道物件是我的,甭管真假,一律当新的。”

和尚看着自我独白的人,他起身沏茶。

石耳的目光,一直在沏茶的和尚身上。

“兄弟跟一个造假高手合作。”

“他提供物件,借助兄弟八旗子弟的身份蒙市。”

和尚沏好茶,坐在八仙桌主位上接着听。

石耳叹息一声,端起茶杯,看向和尚说道。

“您要是真想合作,我带您去一趟西绦胡同。”

“兄弟那位合伙人,就在此地。”

和尚半眯着眼,打量对方,思考对方的话,有几分真几分假。

石耳品着茶,悠悠开口说话。

“就如同这件青铜盘。”

“正儿八经的东周时期老青铜料。”

“采用失蜡法铸造,刻上铭文,埋在地下几十年,反复用刷锅水浇地,才出来这么一件玩意。”

“这年头,有钱的都跑了,想找个洋人,鬼子糊弄,都找不到地。”

“外加上哥哥我的名声,生意甭提有多难做。”

在鉴定古董文玩这块,和尚开始装起大尾巴狼。

他端着茶杯,轻轻一笑。

“您没渠道,不代表兄弟我也没人。”

“实话跟您说,兄弟不会跟您一样,拿着这些物件蒙市。”

石耳有些顾忌,他皱着眉头看向和尚。

“我怎么知道您每件东西卖多少钱?”

和尚明白对方的意思,他是怕自己做假账,少分钱。

他看向眉头微皱的石耳回道。

“按件卖也成,不过得按工艺品的价格。”

闻言此话的石耳,摸着下巴想心事。

和尚也不催促,给足他思考的时间。

他饶有兴趣打开桌上的包裹,查看青铜盘。

青铜盘直径约一尺,深腹平底,双耳用两个龙首衔环。

盘心铸浮雕人面,双目圆睁,鼻梁高挺,嘴角微扬,额间阴刻云雷纹,似在凝视虚空。

人面两侧各蟠绕一龙,龙身鳞甲分明,龙爪紧抓盘沿,龙尾上卷如钩,龙首与人面耳际相接,形成“人龙共尊”的图腾。

和尚对着手里的物件,又是闻,又用粘着口水的大拇指,在盘上揉搓。

以他目前的水平看,还真没发现盘子有问题。

一股天然铜锈味,用他师父的话说,是土坑熟料。

想完心事的石耳,侧头看着研究青铜盘的和尚。

“像这种青铜器,您要用什么价格收?”

和尚头也不抬直接反问。

“您想以什么价格卖?”

石耳若有所思的回道。

“光做这件青铜盘的原材料,我那合伙人的爷爷,就用了几年。”

“又埋在地下几十年的时间。”

“再加上以假乱真的工艺,只要您能蒙出去,立马做到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和尚没有接茬,他低着头抱着青铜盘研究。

石耳瞧着对方不接茬,也不吹捧青铜盘,直接开价。

“三百大洋,东西您留下。”

“以后哥哥带来的物件,咱们按件,按成份卖。”

和尚双手捧着青铜盘,研究上面的铭文。

“一百五,卖就卖,不卖您换个地接着蒙市。”

闻言此话的石耳,皱着眉头讨价还价。

和尚把手里的青铜器,翻个面,接着回道。

“一百二,这年头两间房也不过这个价。”

石耳咬着牙,注视着研究青铜盘的和尚。

和尚听到这个价格,面带微笑,抬头看向石耳。

价钱谈拢的和尚,放下手中青铜盘,站起身做出有请的手势。

石耳差了半个身位,跟在和尚身边走向估衣铺。

和尚问他大舅哥要了一百五块大洋,站在院子里看向对方。

“有好东西,尽管往我这送。”

“兄弟不问来历,不问出处,价格合适就收。”

把人送走后,和尚坐在堂八仙桌边,开始研究怎么卖这类物件。

家里回收捡漏的古玩多的很,绝大部分物件,都摆在旧货铺里售卖。

因此,铺子里吸引不少达官贵人,古董收藏家,敲边鼓,掮客客,古董铺掌柜的青睐。

和尚打算把这类物品,夹杂在古董里以十比一的份额售卖,而且还挑明了卖。

像这个青铜盘,如果是老的,光十二个铭文都可以售卖两千四百块大洋。

但是他打算把这个青铜盘,只卖一千大洋。

他就是抓那些爱捡漏,爱贪便宜人,别有用心人的心理。

而且卖的时候直接挑明,说东西有争议。

多位古玩鉴赏大家,有人说老,有人说新,按照争议价卖,一概售出概不退换,而且明文规定写在单据上。

五千市场价的青铜器只卖一千,那些贪心的主,看到以假乱真的古董,他们搏一搏心态也会买。

别有用心的人,更是不用多说。

有了打算的和尚,刚站起身,乌小妹带着半吊子,跟乌老三回到院子里。

跟在乌小妹屁股后面的两个半大小子,手里提着两个箩筐。

箩筐里面杂七杂八的物件,看的人眼花缭乱。

进门的乌小妹,在和尚疑惑的眼神中开口。

“这些物件,我估摸着九成都是老物件。”

“等我把这些物件,编好码,订好价格,就可以摆到铺子里卖。”

乌小妹的鉴定古董水平,现在是直线上升,不比一些收藏家的眼光差。

乌小妹在家闲着没事干,整天跟淘宝一样,在仓库里转,研究各种物件。

家里老古董多的是,再加上金老爷送的鉴定古董的书籍,她在拿着实物对照,鉴定水平,几天一个样。

毕竟真东西见多了,假的一眼能瞧的出。

和尚走到乌老三面前,从地上的箩筐里,拿出一个瓷胭脂盒在手里把玩。

“行,你慢慢弄。”

和尚蹲在两个箩筐边,研究里面的物件。

乌小妹坐在八仙桌客位上,看着桌面上的盖杯。

“家里来客了?”

站在一边的两个半大小子,看到和尚摆手,立马出去忙自己的事。

乌小妹,拿起桌上的青铜盘,一脸凝重的表情开始鉴定。

夫妻俩,一个蹲在地上箩筐边,研究各种杂玩古董。

一个坐在八仙桌边,研究双龙纹人面青铜盘。

乌小妹边研究边开口说话。

“哪弄来这么好的物件?”

“东周时期熟坑龙纹青铜盘。”

和尚听到自己媳妇的话,就知道她打眼睛了。

他也不回话,就让媳妇在那研究。

和尚虽然不懂古董鉴定,但是他见多识广,江湖上的套路见多了,更懂人心。

所以一般的把戏甭想骗过他。

反观乌小妹,虽然有一定的鉴定水平,但是没有半分江湖经验。

有种古董做假人,专门做老专家,大收藏家,专业人士的生意,拿以假乱真的物件,用他们的江湖地位售卖古董。

如同这件青铜盘,正儿八经,东周时期青铜碎料,然后熔炼。

用同等工艺失蜡法铸造,再刻上有记载的铭文,还不是那种意造的字。

随后埋在地下,每天用碱水,刷剐水,茶叶水浇上几十年,等其自然上锈。

最后在挖出来把玩几年,让青铜器从生坑变熟坑,就这种造假工艺,能骗过九成九的专业人士。

蹲在地上箩筐边的和尚,看着满脸兴奋的媳妇,直接泼凉水。

“甭稀奇了,东西新的。”

坐在八仙桌边,兴致勃勃研究青铜盘的乌小妹,闻言此话,满脸不可置信的转头看向和尚。

“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