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大导演从跟影后离婚开始 > 第182章 陈荭来访

第182章 陈荭来访

第182章 陈荭来访

在他回京后,《大众电影》《燕京日报》《华夏青年报》等媒体都联系他希望有机会采访到他,询问一些关于电影节评选的事。

虽然谢缙、谢铁骊等老牌导演也受邀担任过国外电影节的评委,但受邀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委的人目前只有他一人。

现在国内电影人和普通观众都对威尼斯电影节评选过程感到好奇,也希望通过他多了解一些国外的事。

既然民众有须求,媒体也不会放过这个提高新闻产品销量的机会。

李茂森回到京城之后就立即进入剪辑工作室剪辑电影,本来不想接受媒体采访,只是胡厂长特意找到他劝说他接受采访。

第一个原因是《港岛夜未眠》还在各地院线热映,他这个导演多些新闻,也能增加电影曝光度。

第二个也是主要原因,胡厂长用沉重的语气告诉他,今年厂里又有六位演员决定到国外发展,包括丛珊、陈冲、斯芹高娃、张铁麟等着名演员。

现在国内电影行业一片低迷。

一方面是国内电影市场急剧萎缩,大家接不到工作。

另一方面在改开之后,大家通过媒体了解到许多国外电影行业的情况,也看到国内影视行业与国外特别是欧美电影行业之间巨大的差距,心里特别自卑和失落。

很多人看到海外机会多,也能赚到钱,纷纷想办法出国。

照这样下去,再过些年国内有名的演员全都在国外。

现在国内电影行业需要有人站出来扭转这种势头,让大家知道在国内工作,依然有成功成名的机会。

而他正是最成功的例子。

他今年二十四岁,已成为国际上可以跟马丁·斯科塞斯、伍迪·艾伦、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等着名大导演相提并论的导演,不仅如此,还成为着名编剧、作家,还赚到很多钱。

这说明在国内只要足够努力,也能成为大明星和有钱人。

“李导,你明白吗?”

胡厂长语重心长地说道。

李茂森听了好笑,他的例子是不可复制的,即使让他重来一遍也不能做到更好,胡厂长想用他的经历做宣传无异于诈骗。

此外,当前国内电影行业面临的问题是电影改革阶段不可避免的,等渡过这个时期就会渐渐恢复正常。

胡厂长要他站出来扭转局势,真是太看得起他了。

不过既然胡厂长亲自出马劝说他,他也不能不给面子。

他在剪辑电影期间,也陆续在办公室里接受《大众电影》等多家媒体的采访,聊了一些威尼斯电影节评选的事。

出于保密原则,他只说了评委的基本工作和评选过程,而没有公开谈论那些潜规则。

“李导,你刚说到会根据媒体上的评论,来选择观看的参展电影,你的意思是参展电影曝光度越大,获奖的概率越大。”

《环球影视》栏目编辑冯波问道。

“一部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想要获奖,首先要被媒体、观众和评委关注到,如果一部电影既无法吸引到观众、也不能引起媒体和评委的注意,这部电影水平不会太高。”

办公室里,李茂森端着茶杯坐在椅子上接受采访。

“李导,是不是也可以认为参展的电影用在媒体公关上的资金越多,获奖概率越大。”

冯编辑继续问道。

“有影响,但关键是作品要好,一部烂片即使捧上天也不可能打动评委。”

“那么这种评选方式对没有资金做宣传的电影是不是不公平?”

冯编辑追问道。

李茂森摊摊手说,“我刚说过除了引起媒体的注意,还有参展观众的注意,每年威尼斯电影节能吸引到数十万游客前来参加,这些游客也会参与电影评选。

在参展期间,有的电影起初没有曝光率,但上座率比较突出,媒体就会报道这个情况,评委也会关注到这部电影,譬如《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不相信观众的眼光,也没关系。

欧洲三大电影节是世界电影行业的盛事,每年都会吸引到众多国际影评人和媒体参加,他们在看完电影后,也会根据个人感受来撰写影评,不管批评或支持,都会能引起举办方和评委们的关注。

如果不相信影评人的眼光也没关系,欧洲三大电影节也是电影版权交易会,还会吸引到众多国际片商和制片人参加。

在此期间他们会积极挑选具有票房潜力的好电影,这是有利可图的事没有人会敷衍了事。

而电影版权交易新闻也会引起举办方和评委们的关注。

以上三种情况也能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避免电影节出现遗珠之憾”,所以只要电影水平不错,就不用担心没有人关注。”

冯编辑点点头,“李导,你的意思是威尼斯电影节评选过程十分公正,即使用金钱来公关也无法提高获奖概率?”

李茂森无奈地看着这位年轻的编辑,说了这么多,这人只是想知道威尼斯电影节到底有没有黑幕,用钱能不能买到奖杯。

只要他一松口,这人就会在新一期杂志上写他公开承认用钱可以买到奖项,甚至暗示他当评委也收了黑钱。

“冯编辑,问你两个问题。”

第一问题是,威尼斯、戛纳、柏林、东京等城市每年都要举办电影节,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国内每年生产七八十部电影,艺术类电影占到一半,既然把电影送到国外参展有机会获奖还能赚到外汇,为什么北影上影等电影厂不把电影送到国外参加电影节。

“有奖不拿,有钱不赚,他们傻吗?”

李茂森问道。

冯编辑低头想了好一会儿,“第一个问题原因应该是通过电影节来增加当地旅游收入和提升城市知名度,第二个问题应该是国内的电影不都适合参加国际电影节,获奖概率太小。”

李茂森说,“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致的,都跟钱有关,第一个问题,除了你说的原因,还有两点,每届电影节都是一次大型的电影版权交易市场,戛纳电影节更是被称为电影博览会。

通过电影版权交易,当地政府可以抽取手续费,增加gdp收入,这比旅游收入更多。

第二点,参展电影想要提高电影曝光度,在参展期间他们会花钱连络媒体和gg公司做宣传,这也能增加当地媒体和gg公司的收入。

一举多得。

第二个问题,国内电影不送去参加电影节是因为没钱。

当初《一个都不能少》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前后花了3万美元,去年《秋菊打官司》参加戛纳电影节前后花费近20万美元。

这些钱都是我自掏腰包。

如果电影不能在电影节上获奖,这些花费会全部打水漂。

这样做相当于赌博,风险很大,也是很多人不去参加电影节的主要原因。

你刚才问电影奖项与金钱有什么关系,我说的这两点就是最直接最要紧的关系,没钱连电影节都参加不了,说什么拿奖,谈什么公平。

你想要十分公平,这世界上有十分公平的事吗?”

李茂森反问道。

冯编辑尴尬几秒,扶扶眼镜,继续询问其他的问题。

李茂森不想跟他多聊,简单地回答了几个问题就送人离开。

“哈哈,李导,采访做的怎么样?”

出门时遇到田状状导演在过道上晒太阳,到了九月份,天气渐渐凉下来,太阳也从遭人嫌弃变成万人迷。

“不咋地,我本以为他们会聊一些电影上的事,结果他们全想听八卦和黑幕,白白浪费我时间。”

李茂森耸耸肩膀说。

田状状导演撑着腰哈哈大笑。

“也不全是,我刚才在《燕京日报》上看到了他们采访你的文章,你提到当前电影行业发展的关键,除了加快市场化改革,推动民营资本进入,还要想办法提高电影行业从业人员的信心,而提高信心的办法之一是放宽审核标准,鼓励电影人大胆创作更多类型的电影,在国际上获得更多荣誉,提高华语电影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市场,我认为你说得很对。”

“我只是建议,但不会有什么效果。”

李茂森说道。

“你敢为电影行业发声已经超过我们所有人,其他的没人会要求你做更多。”

田状状笑了笑,转身从办公室里拿出一瓶酒,一袋油炸花生米,两把椅子,招呼他边晒太阳边喝点小酒。

李茂森看得很无语,这人一有空就喝点小酒,小日子过得太美好了。

他一会儿要去剪辑工作室剪片子,因此没有喝酒,只吃了几粒嘎嘣脆的油炸花生米。

“李导,《霸王别姬》也拍完了,你下部电影什么时候拍?”

田导喝着小酒问道。

“目前还没有安排,我准备休息一段时间再筹备新电影。”

之前在港岛,嘉禾影业送过来几个电影项目,邀请他挑一两个执导,那些项目里有几个也不错,包括文艺电影《阮玲玉》,李碧华编剧的作品《川岛芳子》,还有成隆的大卖续集《警察故事3》等。

此外星耀影业也收到几个不错的剧本,有文艺电影也有商业片。

他暂时不缺剧本,只是没想好先拍什么。

“李导,我最近收到一个新剧本,故事很不错,只是题材比较敏感,你要不要看看?”

田导说着话从屁股后面掏出一个剧本,小心翼翼的,象是拿出什么违禁品。

李茂森接过来看了看,又是肖矛编剧的作品,名字叫《篮风筝》,内容确实比较敏感,这部电影也导致田导不得不离开电影圈十年。

田导今年38岁,十年之后垂垂老矣,也过了创作巅峰期。

不太划算。

“故事不错,有没有送去电影局审核?”

李茂森问道。

“没有,这种剧本送审肯定不能过关。”

“那就别拍,不能过审就不能在国内上映,也不能被更多人看到,这种电影拍出来没有意义。”

李茂森放下剧本,吃了颗花生米。

“可这么好的故事不拍出来岂不可惜了?”

田导皱着眉头,油腻腻的额头顿时像梯田似的。

“好故事有很多,没必要非抓住不能过审的题材不放手,有些东西我们离得太近,所以觉得很重大很热烈,再过十多二十年回头看看,发现也不重要,与华夏上下五千年内发生的许多大事件相比,微不足道。”

李茂森说道。

田导幽怨地瞥他一眼,“你昨天还在采访里呼吁电影局放宽审核标准,鼓励创作多种类型的电影,可转过头来你又劝我放弃这种电影,这算不算心口不—?”

李茂森哈哈一笑,“我呼吁的是放宽标准,可电影局不答应,我也不能用头硬碰硬,那也太不理智了。”

看到田导皱眉,他继续劝说,“老田,我也是导演,知道当导演的难处,但我们毕竟只是导演,缺乏全局眼光,也不能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也不能完全理解相关部门的想法和计划。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建议是要么出国,到国外发展,要么留在国内,接受电影方面的标准,如果既不想到国外发展,也不想遵守那条线,那就必须做好挨打的准备,你有这个心理准备吗?如果你有我可以支持你。”

田导听到他的话,眉头皱得更紧,他拿起二锅头哐哐灌了两口,嘭地一声放下酒瓶。

“我再想想。”

“行,你好好想想,我去剪辑工作室剪片子。”

李茂森回到办公室里收拾一下,正当他准备离开时,办公室门被敲了两下,又有人来了。

刚才他进来时门没有关上,在敲门时房门也被推开。

刹那间从门口倾泻进来的阳光似乎明媚了许多。

在白莹莹光芒之间,俏生生地站着一个大美女,她穿着一袭旗袍式连衣裙勾勒出高挑曼妙的曲线,黑色长直发如水流泻在香肩上,衬得肌肤愈发莹白剔透。

她手挽黑色香包,亭亭而立,象是从民国画卷中走出的仕女,她还拥有一张精致如瓷器般的脸颊,明眸皓齿,肌肤胜雪,真正将眉目如画”这个成语诠释得淋漓尽致。

“陈荭,你来了,进来坐。”

“我来厂里办事,听说你也在厂里,就顺便过来看看,没想到你真的在这里。”

陈红笑盈盈地走进来。

李茂森指了指桌上的工作包。

“晚一分钟过来,我就不在这里了。”

“这说明我来的真好不是吗?”

陈红眨着眼睛笑道。

李茂森邀请她坐下,为她倒了杯茶,询问她电影拍摄情况。

从去年开始,在他的帮助下,陈红先后接到三部电影,包括《傣女之恋》

《都市刑警》《你好!太平洋》,有的是配角有的是女主角。

以她现在的表演水平,也只适合饰演一般的角色。

目前《傣女之恋》《都市刑警》已经上映,她在片中的扮相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也成为当前圈里有名的花瓶演员之一。

《你好!太平洋》因为审核不过关,目前创作组正在修改中,陈红也是过来为电影重新配音。

“李茂森,你见到我之后就只想聊工作?”

陈微微鼓起雪腮,表情有一些不满,显得漂亮又俏丽可爱。

李茂森轻轻一笑,在她脸上亲了下。

“等一下,有个礼物送你。”

他从办公桌抽屉里取出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递给陈红,里面有一个造型精美的白金手炼,是他在港岛买回来送给身边女人的小礼物。

“这是我在威尼斯出差期间买的礼物,你看看喜不喜欢?”

陈打开一看,一抹璀灿的光芒照亮她漂亮的眼睛,她的唇角也不自觉地上扬。

“太漂亮了,我很喜欢,你帮我戴上。”

陈红伸出玉腕到他面前。

李茂森取出手炼帮她戴上。

白嫩圆润的手腕与造型精美手炼相得益彰。

陈举起皓腕晃了晃,问他漂亮吗?

说话时女孩上前一步,前胸贴着他的胸口,漂亮的脸颊扬起来。

李茂森揽住女孩纤细柔软的腰肢,低头吻住樱花似的唇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